-
“两聚一高”新风景 江苏代表团对外开放团组会议吸引中外媒体 -凯发k8网页登录
发布时间:2017-03-09 09:11:01,阅读次数:7639 图为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省代表团全体会议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肖 勇摄
3月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全体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预算两个报告。根据大会安排,会议向境内外记者开放。省委书记李强、省长石泰峰等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烟花三月水韵江苏,“两聚一高”红红火火。江苏发展新风景吸引着中外媒体的关注。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57家境内媒体和彭博新闻社、联合早报、路透社、法新社、朝日新闻等60家境外媒体总计约200名记者到会旁听与采访。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毕井泉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到会听取审议意见。
会议由江苏代表团副团长石泰峰主持。他向长期以来关心关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境内外媒体表示衷心感谢,欢迎各位记者朋友光临今天的会议。
10位代表先作了审议发言。徐州市委书记张国华代表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徐州推进双向开放,创建沿东陇海经济带双向开放综合改革试验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朱晓明代表围绕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了发言;苏州市市长曲福田代表说,要着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江苏阳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丽芬代表说,传统产业要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从制造到“智造”的全面提升;省农委主任吴沛良代表说,要把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作为检验“三农”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尺;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市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陈鑫代表就健康中国的构建提出意见;南京市浦口区霞光幼儿园园长蒋宇霞建议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逐步实现“同工同酬”;江南大学副校长金征宇代表提出要聚焦“双一流”,深入推进行业特色型大学内涵发展;宿迁市委书记魏国强代表说,不能为gdp排名而焦虑,要坚持走生态优先发展之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原副台长、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原所长崔向群代表围绕建设科技强国,占领科研高地发了言。
审议发言结束之后,代表们回答了境内外记者的提问。
风景江苏谱写锦绣文章
人文江苏演绎精彩故事
人民日报记者提问李强代表:您曾经在浙江工作多年,现在到江苏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江苏未来发展规划有哪些思路和推进路径?
“我到江苏工作已经8个多月了,先后跑了60多个县(市、区)。”李强代表说,江苏经济实力强,文化底蕴深,发展优势多,最突出的是实体经济和科教人才优势,发展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条件,处在一个很高的平台上。去年11月我们召开了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聚力创新、聚焦富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部署。大目标大举措确定了,接下来关键是抓落实、靠实干,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做事上,把力气和功夫花在做事上。李强代表说,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三类事:第一类是让老百姓真正有获得感的事。就是不能只为统计上的数据干,而是要围绕老百姓的实际感受和现实需求来干,把他们关切的问题回应好、期盼的事情解决好,认认真真地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上学、看病、养老、生活环境等问题。第二类是对面上发展撬动力强的事。就是要针对制约发展的普遍性问题,找到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搭平台、疏通道,着力消除痛点堵点,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第三类是培育未来竞争力的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进一步提高依法治省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好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让江苏的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竞争力。李强代表说,“江苏是个好地方,在这片有风景的土地上,能够谱写出锦绣文章;江苏人文荟萃,在这片有底蕴的土地上,必定会演绎出更精彩的故事。”
智能制造产业升级
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中央电视台记者问: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发达,工业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今年一开年,江苏重大项目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上的重大制造业项目也比较多。江苏为何如此“偏爱”实体经济?下一步有什么推进措施?
石泰峰代表说,实体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80%以上,过去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特色和根基所在,当前是江苏深入推进“两聚一高”的重要依托,必须高度重视、倍加珍惜。制造业作为江苏实体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也是我省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重点。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在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升质量、营造环境上下功夫。调整存量,就是加大力度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加快去产能的同时,坚持把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促进企业制造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优化增量,就是坚持把重大项目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大力度推进重大产业项目特别是制造业项目落地见效,在全省进一步形成重抓实体经济的鲜明导向。提升质量,就是狠抓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大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培育更多的“百年老店”。营造环境,就是针对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出台政策进一步为企业“减负”;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简政放权持续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全面建成“互联网 政务服务”体系,以更加精准便捷、更加规范透明的服务切实为企业“松绑”,以优质环境促进江苏实体经济行稳致远,加快从中低端发展向中高端发展迈进。
准、实、通、效抓创新
“一带一路”推开放
新华社记者问:江苏在推进创新方面会有哪些大动作?
省发改委主任朱晓明代表回答,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之后,省委省政府去年底出台了“科技创新40条”,年初出台了26条人才创新政策,含金量很高,改革力度很大。打造了一个平台,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运行,目前已经有18.9万条信息在线交易。我们还抓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试点示范工作,厚植创新浓度,去年江苏围绕聚力创新举办了首届世界物联网博览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也明确要求每个设区市都要确定创新主题,以国际化方式打造创新平台。
江苏将围绕四个字推进创新。“准”——选准产业的细分领域;“实”——产业与创新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建立实体化平台;“通”——把政、产、学、研、经,五者打通,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创新中心; “效”——形成一批企业研发投入超过十亿元乃至百亿元的创新型企业,企业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甚至千亿元的独角兽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江苏过千亿,乃至过万亿的特色产业集群。
凤凰卫视记者问: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江苏企业有哪些动作?
亨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代表说,江苏历来是开放大省,江苏企业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基础条件和优势。亨通已经在亚洲、欧洲、南美、南非等地区有了6个制造基地,拥有海外员工5000多人,在110多个国家注册了400多件国际商标,我们的光纤网络已经覆盖了130多个国家,光纤已经做到了全球市场15%。围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十三五”规划,江苏提出构建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全面实施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年行动计划,这是对江苏企业走出去、特别是江苏制造业走出去的最大支持,也促进江苏企业加速加快融入全球化,融入国际化。
环境整治打造美丽城乡
“263”行动引领铁腕治污
上海媒体澎湃新闻、浙江媒体浙江在线不约而同关注了环境问题。
省住建厅厅长周岚代表在回答澎湃新闻有关城乡环境整治成效的问题时说,江苏做了生态文明建设百姓满意度随机调查,老百姓对村庄环境整治的满意率是88.8%。通过村庄环境整治,江苏摸清了自然村底数,所有自然村都达到了环境整洁村庄的标准,建成了1000个省级美丽康居村和1万个市级美丽康居村。更令人高兴的成效是,整治始于物质环境,最终要带动乡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复兴。村庄环境整治的延伸效应正显现,整治后比整治前,乡村旅游总收入增加了3.5倍。现在江苏的乡村旅游占了所有游客接待量的1/3。下一步江苏将规划引导,清晰思路,把所有自然村分成三类:重点村、特色村和一般村。有的着重改善公共服务,有的强调美丽乡村,有的是给农民干净整洁的环境。推进立法保护,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办法马上要出台。针对农村环境,在全省进一步改善村庄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分类。放大延伸效应,把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把特色镇村连成片,形成美丽乡村示范区。强调城乡协调,我们最近在做江苏省城乡空间特色塑造规划,在全省城乡间精选了48个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地区,规划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有田园风光的美丽城乡。
浙江在线记者询问江苏“263”专项行动推进情况。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代表回答,“263”行动就是“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是去年我们抓住中央环保督察整改的机遇和要求,对老百姓反映比较集中的突出环境问题的整治行动。去年12月初以来,我认为做到了“两个到位、两个展开”。组织到位、方案到位,针对11个专项制定了方案,正在全面推进。整治已全面展开,3个月全省关闭小化工企业92家,关闭、搬迁畜禽养殖场1911个;关闭小作坊110个;集中整治电镀及酸洗集中区10个;环境执法力度加大,2月份案件数同比上升13%。监督检查也全面展开,通过一系列举措,特别是从省到市开辟专栏主动曝光问题,使“263”行动在全省上下得到普遍重视,基层反映积极,百姓普遍认可。今年“263”行动将在四方面集中发力。一是果断减排,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决心减煤炭消费总量,今年的目标是减少1000万吨;减化工,进行“四个一批”整治,淘汰小化工落后产能,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绿色转型。二是针对太湖水体氮磷含量偏高以及长江沿线危化品储运、城市黑臭河道及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大治理力度。三是要科学保护,着力推进苏北生态保护网建设,守好生态保护红线。四是要从严监管。江苏是国家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重点省份,我们将加强对污染源排放的严格监管督察,同时实行省以下环保督察制度和环境执法监测监察垂直管理制度,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环保责任压严压实。实施“263”行动的第一年,要使突出环境问题特别是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使环境质量改善的成果好于预期、惠及全民。
-
相关、相似的资讯
-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2017/03/09
- 李克强的减法与加法2017/03/09
- 央行等量续作1940亿mlf更体现中性基调2017/03/09
- 外储连降七个月后首次回升 2月规模达30051亿美元2017/03/09
- 2016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017/03/09
- 热门关注
-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6月)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1840年...
- 江苏绘就建设高水平知识产权强省蓝图来源:中国江苏网“我省正处于从知识产权大省向强省跨越的攻坚期、落实强省建设总...
- 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右图全国政协委员唐川平在驻地将废旧报纸塞进废纸爱心屋。他认为垃圾分类看似简单...
- 10余省份省部级官员密集调整,有这几个特征中新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阚枫)3月以来,省部级干部人事调整密集,按照公开报道,过...
- 互联网引发全面深刻产业变革...